close

 

這是一位朋友所寫下來的人生經歷,
這篇文章,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字內容完全轉載無修正。

 

=================================================================

怎麼好像很少得過憂鬱症走出來的人分享這個可貴的經驗呢?

人生不就是有很多病痛嗎?該用平常心來看待這樣的事。

我在受病時一直努力的找尋希望,僅管是一絲絲也讓我感受到溫暖,
願這篇文章可以給正在受苦、受難的朋友一個希望。

我要以我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這段時間我所學習到的醫學常識、受病時的感受及需要的幫助
,以便能幫助你去協助身邊正在受苦的人,可能是你的同事、家人、朋友,也可能是你自己。

病患中約有2/3是心理疾病,但台灣心理疾病的醫療品質真的不如身體上的疾病,
加上社會大眾對心理疾病的觀念並不健康,憂鬱症不就只是心理感冒而己嗎?

在國外心理諮商是家常便飯的事,就像打預防針一樣,但在台灣呢?
一聽到心理諮商,就排斥,不然就覺得自己是不是心理不正常;
心理諮商,只是協助被問題困擾著的你找到出口,讓你更了解你自己罷了;
常久累積的壓力,也可能突然暴發憂鬱症的。

 2009 年12月-2011年2月,天性樂觀開朗的我,因為一場車禍導致手脫臼讓沒職照的骨科醫生誤醫,復健過程中精神折磨了二至三個月(可能是主因),而掉進憂 鬱症的無底洞,發病前的二個月,我一直處於沒安全感狀態,是我忽略了發病的前兆,若當時可以即時就醫,我想我可以避免接下來的一年多的黑暗期,我的症狀是 無時無刻發抖、極度緊張焦慮、恐慌、躁鬱、哭不出來、笑不出來、沒辦法感動、喜歡的事不感興趣、睡不著、吃不下飯,嚴重時甚至想輕生,人間再怎麼痛苦的形容詞都不足以表達來自地獄般的感受;這些日子我每天都跟生命在抗戰,只為了今天能活下去。

憂鬱症是有前兆的,我認為是可以預防的,當你發覺自己持續憂鬱2個星期,並伴隨吃不下、連續失眠、對工作失去動力等症狀時,就應該盡快尋找醫生協助,你可能會因為醫生的一句話,而不藥而癒。

其實在醫學上並無「憂鬱症」一詞,心理上的疾病太多了,有些症狀又是這麼相似,醫生也不能很肯定的告訴你病名,也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試藥,所以說找到對的有經驗和醫德的醫生非常重要,可以縮短黑暗時期。


以下是我所學到的

1.找到對的醫生 

(千萬要打聽到有口碑的醫生,台灣太多沒醫德的醫生) 

 

2.醫生下對的藥

  (醫生會一直開藥給你試試看,好醫生會給你副作用較少的藥,副作用真的很多很不舒服)

 

3.家人朋友陪伴運動與接近大自然

  (好書推薦---運動改造大腦: IQ和EQ大進步的關鍵 作者:約翰.瑞提 John J. Ratey)

 

4.家人、朋友、同事的關心

  (互傳簡訊和fb留言互動關心真的有幫助,讓病患感受到關愛也是好起來的關鍵)

 

5.保持著希望和信心

   (正向能量)

 

6. 一天的苦足夠一天受的了

   (這句話是聖經上的,沒有醫生知道你的黑暗時期有多長,不要想太多,告訴自己一天的苦一天受會好過些)

 

7.不要害怕,勇敢戰鬥吧!!

  (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也沒有完全逆境的人生;苦難來時沒人躲的掉的,勇敢戰鬥吧)

 

8.宗教的力量

   (看聖經、佛書、達賴喇嘛的經書、法鼓山聖嚴法師的說道......)

 

ps.感謝陪伴我走過的家人、神父、朋友、同事,你們都是我生命中的貴人!

以下這位專業人士寫的很好,讓我們可以更了解憂鬱症的預防和治療,分享給大家


憂鬱症

【劉居全】
「我曾經想從高雄柴山跳進西子灣,還好有太太的陪伴、達賴喇嘛的經書及法鼓山聖嚴法師的說道,伴隨我走過那段低潮……。」這是明基電通電腦產品策略事業部 總經理洪漢青,回首自己當年在IBM服務時,走過憂鬱症的告白。儘管他曾經兩度拿下IBM大中華區總經理獎,在職場上呼風喚雨、無往不利,卻曾一度被隱形 的敵人「憂鬱症」徹底擊垮。 走過憂鬱之谷,現在的洪漢青常常將他的經驗分享他人,希望身處高壓力的高科技產業的同事,不要被這個看不見的敵人給擊垮。許多高科技產業,比如IBM、友 達光電、台積電等,也會藉由委外單位或內部設置的相關部門,來防堵這個二十一世紀的人生隱形殺手。

世界衛生組織(WHO) 指出,憂鬱症、癌症及愛滋病,被並列為二十一世紀的三大黑死病。WHO估計,全球憂鬱症人數有日漸增加的趨勢,預估到二○二○年時,憂鬱症將僅次於心臟血 管疾病,成為全球疾病負擔(burden of disease)的第二位。不僅如此,國際勞工組織(ILO)也將憂鬱症列為二十一世紀員工失能的重要疾病之一。

根據《美 國醫學會期刊》估計,美國每年因憂鬱症所損失的金額,高達四十三兆美元,其中,在職場上因憂鬱症而失去勞動力的損失,為二十三兆美元﹔數字之龐大,令人不 得不重視。隨著來勢洶洶的憂鬱症浪潮,如何幫助員工調適壓力及輔導員工避開這場藍色憂鬱風暴,且不影響公司的競爭力,已成為各企業必修的一堂課。

「憂鬱症有輕、重等不同程度,據估計,每一百人中,可能約有近兩成的人,或多或少有輕重不同等級的憂鬱症。」憂鬱症防治協會祕書長及台北市立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湯華盛,說出憂鬱症的普及程度。「憂鬱症好發的年齡,約在二十七至三十三歲左右,女性較男性容易罹患。」

台灣向日葵全人關懷協會理事長周勵志說:「自我要求高的完美主義者、工作壓力大及較容易鑽牛角尖的人,是罹患憂鬱症的高危險群。」以職場行業別來看,董氏基 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認為,從事創意型態的工作者,較容易罹患憂鬱症,比如高科技從業人員、記者及廣告人等。其中,常需要在無塵室工作超過十個鐘頭以 上的高科技從業人員,因為休閒活動相對較少,更是憂鬱症的高風險族群。

「我覺得,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夠用,資訊產品不斷推陳 出新,不僅老闆交代的一堆事情做不完﹔下班後,還要陪客戶吃飯應酬,加上信用卡債高築,我曾經起床後,腦筋一片空白,完全沒有動力去上班。甚至想過,做人 為什麼要這麼累?不如死了算了!還好,最後鼓起勇氣去找精神科醫生,才知道已經罹患了憂鬱症﹔在按時服藥後,症狀已減輕。」任職科技通訊廠商的李先生,點 出身處高科技產業,資訊更新的快速,讓自己無法好好停下腳步休息,在工作壓力及精疲力竭下,憂鬱症悄然上身而不自覺。

像李先生這樣的案例,在高科技產業有增無減。為防範員工受憂鬱症所擾,進而影響工作績效,高科技公司從過去僅重視員工身體健康的健診,轉而同時兼顧員工心理健康的諮詢或輔導工作。

「高科技是個速度很快的產業,相對地,也帶來壓力。」IBM人力資源專員黃碧月,談到IBM推出心理諮商方案的動機︰「健康的工作環境有助於企業生產力的提 高。IBM的員工每兩年有一次健康檢查,四十五歲以上者,每年都有健診的服務。過去我們比較重視身體的健康檢查,從二○○三年起,也開始重視mental health(心理健康)的問題。因為工作壓力大,可能會影響工作情緒,導致不願來上班等情形產生,加上台灣人對心理問題的就醫率低,許多人可能患了憂鬱 症而不自覺。為了讓員工無論是心理、家庭、法律上,任何方面皆能獲得協助,我們推出了心理諮商協助方案,委由專業顧問公司為員工提供相關的服務。」此 外,IBM的心理諮詢,不僅是員工,連員工家屬都可透過電話、網路或面對面等方式使用這項服務。 為了尊重員工的隱私,IBM並不會特別去了解是誰在使用這項服務專案。不過,根據委外的天力亞太顧問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第一年IBM台灣員工的使用率, 僅四‧一%,第二年則有增加,預計可能會達到一○%。至於IBM大陸分公司,使用率遠較台灣積極,首年就已達到一○%,第二年預估將超過一○%以上。

分析員工的壓力來源,黃碧月發現,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時間管理,因此,IBM今年度除了計畫辦理壓力自我檢測外,也將積極推廣時間管理等課程。此外,員工諮詢 的問題中,四○%與工作及生涯規劃等有關,六○%是個人問題,包括法律諮商、家庭及親子教育等。若診斷出有憂鬱症而無法上班的狀況,IBM也會給予員工最 高一年的有薪病假。

在成效上,黃碧月說:「根據顧問公司的統計,九○%的諮商者都表示滿意,而且問題可獲得解決。」

相對於IBM、微軟等委外由專業顧問公司提供員工心理諮商的協助方案,友達光電則是在公司內部設置「維力中心」。友達人力資源部經理孫滿珍說:「我們過去在 廠區設有醫務室,近年來,由於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重視,二○○二年也特別成立『維力中心』,專門負責員工的心理輔導等問題。」友達在二○○三年與國民健 康總局合作後,將「維力中心」原本只負責內部輔導的型式,改成結合外部資源﹔二○○四年更與新竹生命線合作,讓員工透過預約,邀請生命線人員到廠服務,讓 員工可以跟外部心理輔導機構直接搭上線。

友達人力資源副總經理吳國隆說:「目前友達兩岸四廠,包括新竹、龍潭、台中及大陸 蘇州等廠區,都各設有編制內的護理長,負責『維力中心』的運作。除護理長外,還外聘專業醫護人員負責員工的身體及心理的衛生問題。目前,『維力中心』包含 編制內及委外的人員,共約四十名左右。」「維力中心」今年主推的議題是「青山計畫」,主要在強調身心靈的相互平衡,並以「touch your heart」為口號。

國內晶圓龍頭大廠台積電,早在二○○○年就成立健康促進課,引入心理諮商的機制。當年,台積電合併世大和德基時,兩個不同公司的文化磨合,使得尋求心理諮商協助的員工也增加不少,所以台積電也特別成立員工協助服務中心。

台積電公關經理曾晉皓說:「透過內部網路等方式,台積電提供員工心理諮商,不僅協助員工在工作上的諮詢,同時也關懷員工的家庭及個人問題。」除內部設有相關單位外,在心理諮商方面,台積電同樣是委託專業機構的協助。

台積電除了工程師外,生產線上的女性作業員,因為「每十二小時換一次班、工作兩天休息兩天」的工作型態,導致睡眠障礙,作息與家人難配合,容易產生磨擦的狀 況。透過用心理諮詢等服務協助後,許多女性員工也常利用假日一起出遊,讓生活更多元化,並改善了與家庭的關係,增加上班情緒並提升工作能力。

對於這群女性作業員,台積電人力資源部的劉益宏醫師建議,因為她們的休假時間和一般人比較不一樣,最好能發展出自己的社群生活,在假日時組成團隊出去玩,發展自己的多元生活。

 

運動 遠離藍色風暴

「知名導演吳念真的妹妹,疑因憂鬱症自殺」、「外傳,大同第三代接班人林建文,因壓力過大、用藥不當過世。」最近打開報紙,幾乎都可以讀到因憂鬱症自殺的消 息。對於這個被喻為21世紀3大黑死病的殺手,醫師強調,「預防重於治療」,多努力運動及從事減壓的休閒活動,有助於遠離「藍色風暴」。 「竹科人因為壓力大,相對地,心臟血管及胃部等疾病容易上身。」美式健康管理機構聯安醫療診所院長朱恆毅指出,竹科人因壓力大,易導致身體不適。「過去, 竹科在健診時,較少搭配心理健康診斷,主要礙於經費問題,但隨著憂鬱症漸受重視,愈來愈多的企業,開始重視心理健康的問題。」

憂鬱症的形成除了遺傳因素外,抗壓性好不好、時間管理適不適當、是否從事減壓活動等,都是可能罹患憂鬱症的原因。」湯華盛指出,憂鬱症患者發病的原因,其實有很多。

由於社會上普遍都認為,憂鬱症患者只是「想太多」,在職場上也容易被冠上是禁不起壓力的「草莓族」或「懶惰」等負面評價,加上國人就醫率低,使得憂鬱症患 者,無論是心理或身體,都承受更多的壓力。因此,當自己發覺壓力來襲時,朱恆毅建議,利用多運動、多從事自己喜歡的休閒活動及多接觸大自然等方式紓壓,將 有助於遠離憂鬱症。

如果不幸罹患憂鬱症,周勵志建議,盡早就醫為不二法門。因為以藥物控制憂鬱症,有時數周或2至3個月就 可治癒。一位曾罹患憂鬱症、目前在資訊業上班的田小姐自嘲:「其實,憂鬱症也算是一種『流行病』(fashion)。」她表示,因為家族病史遺傳等因素, 過去罹患憂鬱症時,除了藉助藥物控制,也會利用讀書、養寵物等心靈寄託,及到戶外接觸大自然等方式治癒。

湯華盛也指出:「憂鬱症的發病原因太多,有些可自我走出,不過,當你發覺自己持續憂鬱2個星期,並伴隨吃不下、連續失眠、對工作失去動力等症狀時,就應該盡快尋找醫生協 助。畢竟早期發現,可以藉由藥物控制,讓治癒機率提高﹔如果一直拖延,有可能使重度憂鬱症演變成慢性疾病,屆時,將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走出這個『風 暴』。」

此外,專家也建議,除了盡早就醫外,家人的支持及藉由閱讀或宗教寄託等方式,也是擺脫憂鬱上身的方法。


可尋求協助的機構機構名稱□服務項目□電話

董氏基金會□提供憂鬱症相關資訊及文宣□(02)27766133

張老師□電話、網路、面談諮詢 □(02)27166180

生活調適愛心會□由康復的憂鬱症病患組成,採電話諮詢□(02)27593178,(04)23339622

生命線□電話諮詢、義工訓練□(02)25059595

台灣向日葵全人關懷協會□電話諮詢、義工訓練□(02)25994932

馬偕協談中心□電話及面談諮詢 □(02)25310505

http://noheartli.blogspot.com/2009/07/blog-post_11.html

 

傳簡訊治療憂鬱症 美心理醫師肯定

作者: 劉運 | 台灣醒報 – 2012年4月12日 下午8:26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台北報導】加州心理醫生發現,利用手機簡訊與憂鬱症病人溝通,可以改善病人的症狀及其它的心理問題。接受簡訊的病人也表示,他們的心情會更 愉快,且75%的病人也表示願意繼續接收簡訊治療。美國舊金山總醫院的心理醫師Adrian Aguilera說,傳簡訊讓他能更有效的跟沒有電腦的低收入戶聯繫。

傳簡訊常被怪為美國青少年文字能力不足、開車不小心的原因之一,但加州心理學家指出,140字的簡訊,是治療憂鬱症及其它心理毛病的有效工具,這個方法讓醫生能和沒有電腦、或網路的低收入病患溝通,而用簡訊與醫生聯絡的病患說,他們感覺心情比以前更好且更快樂。

舊金山總醫院的臨床心理醫師Adrian Aguilera自2010年開始,與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心理學家Ricardo Munoz合作,建立「短訊服務」醫療計劃,治療低收入的拉丁美洲裔心理疾病病人,要求病人針對每天所遇到的正面及負面遭遇,思考當下心情藉由傳簡訊告知 醫生。

病人指出,收到簡訊讓他們感到被關心。一位拉丁美洲裔的病患指出,在收到簡訊後,「我感到有人關心及支持,而且我的 心情好轉。」另一位病患指出,「我有困難時若收到簡訊,我心情會感到更好。」Adrian Aguilera在測試「認知行為治療法」一段時間後,75%的病人表示想繼續收到簡訊。

Adrian Aguilera說,他藉由簡訊來提醒病患執行一些技巧,以改善他們的心理狀況。他從小在芝加哥的墨西哥社區長大,因此培養了服務低收入戶的熱忱。他說:「我想影響的人沒有很多的電腦及網路使用機會,但我們運用他們每天在用的科技,來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

http://tw.news.yahoo.com/%E5%82%B3%E7%B0%A1%E8%A8%8A%E6%B2%BB%E7%99%82%E6%86%82%E9%AC%B1%E7%97%87-%E7%BE%8E%E5%BF%83%E7%90%86%E9%86%AB%E5%B8%AB%E8%82%AF%E5%AE%9A-122600568.html

arrow
arrow

    Ta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